close

聽聲辨位.掌握會議

 

不論你喜不喜歡,這些場景每天都在發生。

傍晚18:00 我看著會議室的時鐘秒針,滴答滴答的響著。

業務抱怨滿手訂單不出貨,合約內的罰款算誰的。

行銷抱怨電視廣告已經上檔,拉不下來了。

品保抱怨為了配合出貨已經放寬標準來滿足訂單總量。

生產抱怨已經三班生產,不然想怎樣。

法務來電要此專案負責人說清楚講明白。

衝突的言語也隨著會議時間逐步淡化,我知道這場會議,不容易產生結果,成員各懷鬼胎,各自盤算如何脫罪。

 

會議中可以看到人生百態,有人提案爭取資源,有人舉證資料撇清責任,角力抗衡彼此互探虛實。

有人引導議題走向,有人揣摩上意,企圖讓案子胎死腹中。

成功掌握會議的關鍵點,在於進入會議的同時是否了解其他人如何盤算?

 

企業組織內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會議主題形式,不論是滾動追蹤會議或是為特定議題召開臨時短期會議。

而我們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是會議主席,會議成員,另外還可能是列席會議單純提供資訊或是支援單位。

傳統最耗神的會議角色是擔任主席,但又必須放下頭銜、職稱,和眾人討論議題。

此時擔任主席的任務是對會議的結果負責並且讓案件能夠發展下去。並依據現況資訊判讀問題,必要時會議議程停滯前須進行決策。

最後就是決議由誰負責後續行動方案。最重要的是就算淪落到利益分配也要思考如何讓眾人服氣主導會議讓會議走向我們期待的方向

 

會議的每個段落都問會議成員也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一.  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嗎?

像是智者般的叮嚀大家,不要有一絲一毫的質疑語氣,也就等於提醒大家我們還有什麼沒有想到。

這是讓會議成員靜下心來思考的問話,很有可能因此激盪出更好的方案推翻掉原本的計畫,同時也是再一次確認大家了解我們決議的計畫。

 

.確認一下這是不是大家的共識

多數人會質疑這段內容,會議結束不就是取得共識嗎?就理論上的推演是沒錯。

但是回想過去職場經驗,有多少次開會完大家還是各做各的或是開會只是表象,實際上會議後到茶水間的討論才是最後共識。

會議形同虛設,放大會後會的重要性。更是產生出所謂的地下經理或是茶水間會後會等不健康的職場運作。

再把會議記錄當成一個提醒的機制或是經驗傳承的功能。倘若,與會者發現會議記錄未來會被拿來最為秋後算帳的文件,就會對發言嚴謹甚至冷眼旁觀會議進行。

就問這句話,人性全部會跑出來。

共識是彼此創造出來的對於共識就如同生命一樣必須去捍衛的共識也是一種氣場氛圍」,從會者的眼神表情及態度約略可以感受到

 

.檢核點是? 預期成效是?

切記,任何形式的會議後都需要透過檢核點來追蹤、確保及修正用。

檢核點的設定,將依據議題的屬性有所不同。定期的會議僅要週期檢核回報即可例如:周一固定回報銷售業績進度。

非常態的緊急專案會議就必須壓縮檢核點時間,甚至每小時檢核回報一下。必要時可用緊迫盯人的檢核方式讓會議成員上緊發條,藉此凸顯議題的重要性。

至於預期成效就是管理大家的期待值。

 

發現病徵問題人人皆會提出解決方案才是高手

最後小小提醒,也別忘了衝突火爆的會議後更需要安撫眾人的情緒,讓未來的合作更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ith0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